「空間的動態─法賈希迪個展」為印尼現代抽象繪畫先鋒法賈希迪(1930-2004)首次海外個展。這位出生於印尼泗水的藝術家,以簡練構圖中的活躍生息和大自然律動聞名,並發展出極具開創性的「空間的動態」(Space Dynamics)系列作品。
本展精選十五件法賈希迪自1970年代至2000年代初期的重要抽象畫作,具體而微地展現藝術家創作成熟期中最精萃的代表性作品。
「1950年代,民族主義革命和人本主義撼動了我,於是我積極熱切地描繪人民的生活,並尋找屬於印尼的形式。但是在過去的三十年,一種全新的,更猛烈的變化深深影響了我,它是工業化帶來的憂鬱…」
─ 法賈希迪
希迪抽象畫作中如手繪蠟染的不規則形體,類伊斯蘭書法的符號以及從編織(tikar)布料中汲取的網格圖案,是將具有普世性共通語言的幾何形狀和印尼傳統美學整合後的成果。儘管顏色和形式在整個系列中可能有所不同,但負空間是他繪畫中的關鍵元素,為畫面上浮動的形狀和形態之間保持住張力。
作為對空間的創造性探索,希迪的作品強調一種韻律動態,而這也是他風格演進的基礎。當現代化席捲獨立之初的印尼,希迪透過一連串對基本形狀的重新佈局,展現了對和諧狀態的追求。
在印尼現代藝術的論述中,希迪自處於「日惹─萬隆之爭」之外。不同於日惹畫派同儕所關注的現實主義及民族主義,希迪出乎意料地在六○年代初,由表現性的再現轉而致力於純抽象風格。回應驟變的社會環境,他轉而探索內心世界,並創作出反映直覺情感與思考的作品。如此特殊的創作演進歷程,也讓他有別於主要受到形式主義問題和西方理論啟發的萬隆畫派同輩。
作為四十年的探索,「動態的抽象」可視為法賈.希迪對發展自我獨特視覺語彙的象徵。對他而言,抽象藝術不僅是精簡後的現實觀察,而是在非客觀繪畫、紡織工藝、伊斯蘭幾何圖騰與設計原理間建立深刻連結的重要途徑。希迪繪畫中圖像的簡潔特質具有普世性,它們和20世紀早期先鋒藝術家的作品相似。希迪敏銳地結合印尼的美學與精神,透過藝術進入了印尼的歷史。
「空間動態(黃)」是最能代表法賈.希迪極具開創性的「空間的動態」(Space Dynamics)系列的重要作品之一。此作展現了希迪創作中受印尼手工藝及文化視覺符號的影響,諸如印尼傳統手工蠟染(batik)的不規則圖樣、伊斯蘭書法的文字符號,及提卡(tikar)藤編交織網格等圖樣特徵。「負空間」是希迪此時期繪畫中的關鍵元素,為浮動的圖形及構圖間維繫張力,這是他對空間的創造性探索中,所欲強調的一種具有韻律的動態,也反映了時值現代化風潮的印尼社會狀態。他的創作展現了時代對和諧狀態的追求。希迪的抽象藝術不僅是精簡後的現實觀察,而是在非客觀繪畫、紡織工藝、伊斯蘭幾何圖騰與設計原理間建立深刻連結的重要途徑。
在從事抽象創作二十多年之後,希迪開始重新混合早期作品的形式和圖案。「大都會與時間之神」一作,結合了「大都會」系列中的交錯網格及「時間」系列的星芒圖案。畫面特具風格的圖案及豐富的綠色層次,可見來自印尼傳統手工編織及蠟染工藝的影響。「負空間」是他繪畫中的關鍵元素,為畫面上浮動的形狀和形態之間保持住張力。對於藝術家而言,抽象不僅僅是對所見現實的精簡,而更是一條能夠深切連結非具象繪畫、紡織藝術、伊斯蘭幾何及設計基礎原理的重要路徑。
「形式的構圖」一作呈現出法賈.希迪1970年代作品的特色,畫面中不規則形狀的靈感來源為使用「蠟防法」工藝製作的手繪蠟染織品。「負空間」是他繪畫中的關鍵元素,為畫面上浮動的形狀和形態之間保持住張力,而有機形體以及鬆散的筆觸,帶出一股充滿韻律的動態,這反映了印尼社會在現代化時期所經歷的動盪狀態。對於藝術家而言,抽象不僅僅是對所見現實的精簡,而更是一條能夠深切連結非具象繪畫、紡織藝術、伊斯蘭幾何及設計基礎原理的重要路徑。